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无为自在

互换思想,心灵交流

 
 
 

日志

 
 

外行调侃“话”汉语(原创)  

2009-07-28 09:58:36|  分类: 原创初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汉字自从被传说中的仓颉创造以来,汉字这个神奇的象形符号,就被我们大汉民族世代传承下来。虽然音韵随时代变迁、变革和变化着,但汉字是方块(矩形)的却始终没有改变。

正是我们的先祖们本着“近去己身,远取诸物”理念,观天、看地和识人后,创制了象形的汉字,每个汉字看上去了就是一副美丽的图腾、图画,是天地人被抽象后的符号元素。体现出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抽象,是内涵深邃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沉积、沉淀后的凝炼和凝重。从汉字的形状到汉字的书写,以及代代传承和发展,汉字被赋予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汉字很有意思,字字相碰了成词,词相连了结成句,句连续了表达成段,段节奏了成篇,篇接二连三了成章,章章叠加了成书。也许汉语也和其他的语言种类一样遵从着这样的规律吧。但是认真地读一个汉字,读一句汉语,你就会发现了神奇和伟大——原来汉语的语序最符合我们人类的认识习惯和思维模式。

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分析了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看看我们的汉语语序,是那样的稳定固定,又是那样的有意思——“自左至右,从上到下”,表达了一个完整。从开始到结束,遵从着一个“由近至远,由低到高,由外到内”不断深入的认识秩序和思维程序。

当你认真地揣摩就又发现,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遵从了四个字——“自圆其说”。这似乎是成为了我们民族固有思维的习惯所在,又是汉文化的精妙在语言文字上的习惯所在,更是汉文化的一种精神表达和智慧体现。

这一点似乎我们从汉字本身看到了微妙和奥秘——汉字结构的有意思,表达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信息,那就是:“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这也许就是先辈们创制汉字的聪明所在吧,但汉字却反过来启迪了我们的智慧。

从汉字的结构看,看似是一个四面透风、对外开放的围城般的方块或矩形,但进入了其中却感觉是个迷宫。这个方块的东西很神秘,先开门后进人,进去后却被封闭了的。即使是感觉字形是零散的、开放的,但又是内敛的、闭合的。即使是感觉网开三面了,但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就是汉字有规且矩的微妙处。

规也圆也,矩也方也。汉字是图是画,却即是方又是圆的,正好是我们汉文化的精华的部分——做人要圆,做事要方。那么写文章或者说话,自圆其说、自圆其写了,不正好验证了汉民族文化的高深和玄妙所在吗。

看看我们的词汇的美妙处:

简单了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表达着一个完整的信息——就像金木水火土,即是个体的物质,又是物质的、非物质的被抽象了的一类性质近似或相同属性的具体的物质的统计学含义。

复杂了一句话一个词,表达着一种固定的约定成俗的含义——正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样,缺一字不可,多一字无用。

汉语的词汇的美妙不仅如此,还在于表达和传递着一种动静结合,正反呼应、对照对称的信息:

——静态了有固定的“墨守成规、克己复礼”等等的成语;

——动态了有“一泻千里、波涛汹涌“的跌宕起伏;

——正反了有“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大反差;

——对称了有“释疑解惑、尊师爱幼”的近似近义;

——夸张了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放大;

——抽象了有“倾城倾国、邯郸学步”的背景玄妙;

——深奥了有“胸有成竹、曲高和寡”的丰富内涵;

——辩证了有“是非曲直、知白守黑”的逻辑哲理。

等等的琳琅满目、灿若星辰......目不暇接,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微妙、神秘处。

不得不承认有了这样的汉字符号,我们使用语言的方便、快捷就有了一种可能——表达一个认识,有了现成的词汇元素,拿来组合即可,这种组合形式又遵从着汉语言的内在规律:“由表及里,有内而外,步步为营,承上启下”——回到自圆其说。这个时候的组合就是“表达完整意义和思想的文章”所在了。

 

有了这样丰富的词汇,表情、达义、描物、写人,是叙述,是描写,是抒情,是议论,是论证,拿来组合即可。同样遵从着——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语序。最后回答一个完整了——依旧是自圆其说或者是自圆其写。而文章的内涵深刻,深刻在于我们的语序符合了认识事物的不断深化过程,这个过程却是——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如若真的如此了,文章的深刻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当不在话下。

汉语方块字的美妙,美妙在汉字的结构的规矩启发了文章的结构严密性;汉语词汇的丰富,丰富在于汉语表达的多样性,使得文章有了多样性的可能。

汉语高妙的是,文章的多样性又服务了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四、六汉字铺排可“赋”;韵律节奏了可“诗”;形散神聚了可“散文”;故事讲述了可“小说”。古人,我们的先辈们也是难得啊,把个汉字玩弄的如此美妙起来:四书五经文章根本;《史记》、《离骚》一代绝唱;唐诗气象万千,宋词婉约豪放;元曲融“诗”化“词”独奏莺歌燕舞……

用汉语写文章时候,假设首先去思考汉字本身的奥秘所在,又能认真地感觉、感知、感悟汉字的结构、词汇的微妙了,善于和刻意地下点“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真功夫了,吾以为——你离写好文章真的不再遥远。

 

 

  评论这张
 
阅读(703)| 评论(3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